国家开放大学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形考题(附答案)

网课

形成性考试作业一

一、单选题(20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 1898 年出版的《明

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到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

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A.逆城市化

B.田园城市

C.城乡融合

D.多功能城市

农村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从而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

A.传统农村走向城市化道路

B.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化

C.维持农村农业发展

D.农业产业发展

1.二战后,德国农村衰落,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不理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年人不断涌入城市。为了摆脱这种现象,留住农村青

年,德国提出了()理念。

A.新农村运动

B.田园城市

C.大都市共同体

D.城乡等值化

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农村人口的()得到满足,使他们能够

公平、持续地获得充足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享受文明的生活方式,并确保有

持续发展的能力。

A.基本生活需要

B.农业生产需求

C.精神需求

D.物质需求

“二元结构”理论是由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他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二

元结构的特征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了农村落

后的原因和症结。

A.约翰·纳什

B.威廉•阿瑟•刘易斯C.索尼娅•甘地

D.埃比尼泽·霍华德

1862 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促进美国农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这被视为美

国农业推广制度建立的起步阶段。

A.《哈奇法》

B《莫里尔法》

C.《农业法》

D.《农民宪章》

农村发展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促进农村持续、综合、协调发展

B.认识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

C.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

D.促进农民增收

分工理论是由()提出的。

A.大卫·李嘉图

B.马尔萨斯

C.马克思

D.亚当·斯密

()指的是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

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

A.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B.分工理论

C.有效需求理论

D.劳动价值理论

威廉·阿瑟·刘易斯的()结构分析了传统农村部门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城市

工业部门转移。

A.二元经济

B.中心—外围

C.区位经济

D.资本要素

普雷维什提出的()结构描述了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先进、处于中心的位

置,是国际贸易中的获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因为处于外围不利地位而不得不

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发达国家的剥削。

A.二元经济

B.平等交换

C.资本要素

D.中心—外围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提出。

A.威廉·配第

B.马克思

C.大卫·李嘉图

D.亚当·斯密

舒尔茨认为,改造传统农业的核心在于引进新的生产要素,而()是关

键。A.信息

B.劳动力

C.土地

D.技术

1.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学家费景汉(John C. H. Fei)和古斯塔夫·拉尼斯(Gustav

Ranis)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将其发展成为(),强

调农业和工业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A.工农业均衡模型

B.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C.经济平衡模型

D.迈因特模型

1.1990 年,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在融合了经济学与伦

理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

A.自由发展观

B.参与式发展观

C.反贫困理论

D.以人为中心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 1980 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定的()中,

其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

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绿色革命的本质是唯()发展思想的体现。

A.技术

B.绿色

C.生态

D.生产力

内生发展强调地方自主权和本地居民的参与,()是内生发展的一个重要

模式。

A.参与式发展

B.内外协同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自由发展

计划和市场同为促进发展的两种手段,计划的程度和范围应该由()水平决定。

A.市场化

B.市场开放程度

C.生产力

D.经济

2001 年,我国加入(),农村发展研究的重点转向全球化与国际贸易背景

下的农村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A.国际劳工组织

B.世界粮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

二、多选题(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包含的内容有()

A.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B.提高人的素质

C.实现人的价值

D.发挥个人主义

1.20 世纪 70 年代初,韩国实施的新村运动,作为社区发展的一项独特试验,

其主要目标有()

A.树立勤劳、自助与合作精神,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建立农业经营的合

作系统,实现自主性增长。

B.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C.改善农村住房、医疗、卫生与保健状况,美化环境。

D.传播农业技术创新。

1.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按比例生产的社会再生

产,将生产活动分为()

A.生产资料的生产

B.生活资料的生产

C.生产要素的生产

D.生活要素的生产

迈因特从组织视角对“二元”结构的分析,使“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更完整,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体现在()

A.完善金融服务

B.扩大现代部门

C.改造传统部门

D.完善保障体系

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的基本原则有()

A.共同性原则

B.多元化原则

C.可持续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三、匹配题(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二元结构;C-农村发展;D-农村;E-城乡融合;F-“中

心—外围”理论;G-绿色革命;H-农村可持续发展;I-结构主义;J-创新。

1.鉴于过度拥挤带给城市社会的巨大灾难,“田园城市”的构想应运而生,其根

本目的就是把城市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避免重蹈大城

市过度膨胀的覆辙。

()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地域空间概念,它是指城市、领海以外的所有地

域,并且包括该地域上的一切存在、关联与活动。

()是增进农村居民福利的过程,是一项涉及自然、技术、经济、社会、

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变革。

()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同时存在城市中的富裕社会和农村中的贫穷社会,

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

()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和福利增进的基本驱动力。

()指的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认为,各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后并不一定能使该国

在贸易中获利,是因为存在着中心经济体和外围经济体的关系。8. ()指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展的

农业生产技术革新运动,是一种国际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

()指的是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协同发展,是农村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不断被生产出来,并在原基础上扩大和

持续进行,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

()认为,一个国家,主要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社会经济结构阻碍

了发展的观点。国内经济、社会结构的缺陷,市场经济缺乏,农民缺乏经济

性与自由性等,阻碍和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真正的发展。

形成性考试作业二

一、单选题(20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近代史中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在工业化中处于()地位。

A.对立和统一

B.独立和分散

C.主导和指令

D.从属和工具

印度的农业,在殖民者的冲击之下,形成了()的农业结构。

A.混合型

B.开放型

C.合作型

D.独立型

十月革命后,苏联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农业的()道路。

A.共享化

B.联产承包

C.共产主义

D.集体化

二战把()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传播到乡村,佃农和无地农民更多地产生

了对土地权利的诉求。

A.平等

B.科学

C.民主

D.联合

美国 20 世纪初的()赋予了政府在保障民生方面更大的责任,要求美国

联邦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监督和管理,要求政府保障机会均等,保障人民免于

匮乏的自由。

A.进步主义运动

B.个人主义运动

C.人民民主运动

D.民生保障运动

20 世纪中叶以后,德国农村的建设理念,从现代化农村向()转型,更

加注重农村生态保育和维持农村特有的空间形式。

A.传统农村

B.生态农村

C.绿色农村

D.可持续型农村

1965 年,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积极地制定了(),并明确了“城乡等值化”

的理念。

A.《联邦德国空间规划》

B.《土地整理法》

C.《农业法》

D.《城乡空间发展规划》8. ()是农村发展目标能够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

A.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

B.科学性

C.价格低廉

D.规划宏伟

1889 年,德国()的制定和实施,是德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史上的里程

碑。

A.合作经济组织法

B.合作经济组织运动

C.农业法

D.城乡空间发展规划

美国农业主要实行家庭式经营,()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A.家庭农场

B.小农

C.生产队

D.家庭作坊

1.美国农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国选择了正确的农业经营方式和制度,

即始终如一地实行了以()为主体的制度。

A.机械化生产

B.规模经营方式

C.高投入生产

D.家庭经营方式

1.美国城市人口继续由近郊向远郊流动,而郊区更富裕的人口又由于受到压力

而流向更远处的农村,这一现象被称为()

A.郊区化

B.乡村化

C.逆城市化

D.原生态化

1914 年,美国颁布(),正式建立了国家合作农业推广体系。

A.《莫雷尔法案》

B.《哈奇法案》

C.《第二莫雷尔法案》

D.《史密斯—利弗法案》

在公平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的基础上,印度选择了发展()

A.国营经济

B.民营经济

C.国有经济

D.集体经济

1.在《关于农业组织类型的决议》的文件和后来的实践中,印度主推的农业生

产合作社模式不包含()

A.“合作改良农场”

B.“合作联合农场”C.“合作租赁农场”

D.“生产农合农场”

下列关于印度贫困的恶性循环正确的是()

A.低未来预期→低教育投入→低水平就业→低水平生活→低未来预期

B.低教育投入→低未来预期→低水平就业→低水平生活→低未来预期

C.低水平生活→低教育投入→低未来预期→低水平就业→低水平生活

D.低教育投入→低水平生活→低未来预期→低水平就业→低水平生活

1.印度从独立起,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也就是遵

循()战略

A.先分配后增长

B.先吃饱再致富

C.先供给后需求

D.先老幼后成人

导致巴西国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自然灾害频发

B.农村教育水平低下

C.工农产品剪刀差

D.农村土地高度集中

()是巴西现在农民收入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

A.大土地所有制

B.土地私有化

C.土地公有化

D.土地资源禀赋

即使在巴西,土地开垦率很低,土地产出率也很低,但()较低,这是

巴西农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A.自然灾害发生率

B.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C.外出农民务工率

D.无用消耗率

二、多选题(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如果土地圈占或兼并就叫作“圈地运动”的话,圈地运动的状态可以归纳为

()

A.自发兼并

B.公荒地圈占

C.议会圈地

D.规模化出租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农民需要面对的问题有()A.土地问题

B.自然经济解体与农业参与市场的问题

C.社会动乱的隐患

D.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与自我意识增长的矛盾

城乡等值化的发展理念主要表现在()

A.城乡空间布局的均衡化

B.土地发展的规模化与合作化

C.城乡生产资料均衡化

D.城乡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独立后,美国农业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A.土地扩张和土地政策的跟进

B.农业劳动力数量增加

C.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业人才培养得到重视

D.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市场扩大

巴西农业的巨大成就,来源于农业的()

A.规模化

B.批量化

C.机械化

D.专业化

三、匹配题(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A-农业劳动组合;B-圈地运动;C-资源配置;D-生态农村;E-可持续发展;F-

公平;G-二元性;H-村庄革新;I-贫困;J-教育性。

近代史开始后欧洲农村,经过()后,土地才真正具备了资本主义农业

的要素性质。

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初期,()是集体使用国家的土地,但为家庭保留一

定的自用土地供家庭发展农业或副业。

1.耕者有其田,从要素的角度来说,是将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结合在一起,

以达到()的效率。4. 重新规划和设计乡村道路,将部分硬化路面改成绿化带,将笔直的公路改成

蜿蜒有致的乡间公路等做法属于()的建设理念。

城乡等值化理念中的()原则提倡城乡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提

倡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工业和工作条件,改善社区居民居住和工作环境,

保护农村传统文化。

美国农业推广工作的()目标是能够有效地分享教育资源和开发人力资

源。

经济发展目标上的选择,要效率还是公平,发展社会主义是()优先。

()是指社会成员由于社会资源占有量的不足,或获得社会资源机会的

缺乏而导致的生活水准低下,发展机会缺乏,发展能力不足的生活状态。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都有(),也就是差别地对待

大客户与小客户,有抵押客户与无抵押客户。形成性考试作业三

一、单选题(20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的关系开启的。

A.农业与农村

B.农民与地主

C.城市与农村

D.农民与土地

2016 年,中共中央出台(),提出“三权分置”,明确提出“放活经营权”的

办法。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B.《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

C.《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D.《1985—1989 农村政策法规文件选》

现代农业以()为经营主体。

A.城市资本

B.村集体

C.新型农民

D.农民

下列不属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是()

A.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B.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C.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D.提高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结合

现代农业的发展的方向是()

A.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

B.提供农民收入

C.提高农业的产业地位

D.改善农村的生产环境

1.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改革农村经营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B.大幅度提高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价格

C.放开农民手脚,允许和鼓励农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D.打破了“以粮为纲”单一种植业的格局和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

1.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增长最直接的原因是

()

A.改革农村经营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调动了亿万农民发展生产的积

极性

B.大幅度提高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了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

经营,实行市场调节

C.放开农民手脚,允许和鼓励农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D.打破了“以粮为纲”单一种植业的格局和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

1.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传统中国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关系作

了形象的概括,提出了著名的()概念。

A.和谐乡村

B.村民自治

C.差序格局

D.伦理本位

1.传统农村社会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物质交换时,遵循的不是法律契约而

是心理契约,主要的约束力来自()

A.道德和人情

B.法律与道德

C.法律与人情

D.信仰与道德

农村()是农村社会治理的核心。

A.宗族力量

B.权力结构

C.思想教育

D.社会和谐

1.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单一的农耕自然经济长期占

据着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文化带有相对的()

A.封闭性和乡土性

B.多样性与兼容性

C.传承性与交融性

D.封闭性与传承性

1.农民经济观念的变迁表现为,农民由单纯的物质需求满足向精神需求满足过

渡,农民的消费观念开始向()转变。

A.文化型消费

B.物质型消费

C.娱乐型消费

D.服务型消费

农村教育最直接的功能就是()

A.为农村社会培养人才

B.推广农业科技C.提高农民素质

D.提供农村社会服务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口的流动性较低,主要原因是()

A.农业收入可观,农村生活幸福

B.农民不愿意背井离乡

C.严格的户籍制度和集体经营制度

D.城市经济不发达,没有打工机会

虽然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在总体上仍有待扩大,但出现了(),流动的主

体是青壮年劳动力,男性劳动力所占比例也明显大于女性劳动力。

A.定向迁移

B.无迁移的流动

C.结构性失衡

D.功能性失衡

1.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面临挑战,粮食安全遭遇危机,以下对此现象阐述错

误的是()

A.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缺位

B.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随着农村男性壮劳动力的外流而逐渐发生

变化

C.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农村的发展

D.农村劳动力的缺位导致土地抛荒现象加剧

1.下列不属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对城镇化起阻碍作用的

是()

A.“用工荒”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B.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提高减少了社会储蓄

C.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社会关系隐性成本影响农民城镇化转移

D.农村人口老龄化增加了社会对其养老负担

1.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贫困人口和遭受意

外事件者的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保护

B.维持

C.振兴

D.兜底

生活性社会福利制度不包含()

A.针对弱势群体的住房福利

B.健康福利

C.安全保障制度及服务

D.农村居民发展需要的福利20. ()指村镇建设与发展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组织资源,来自于外来

力量与村镇居民的共同贡献,强调二者的协调性。

A.内生式模式

B.自发式模式

C.注入式模式

D.混合式模式

二、多选题(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主要体现在()

A.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B.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C.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

D.调整农业生产关系能够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

现代农业是通过()经营,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形成的高

效率与高效益的多功能性产业。

A.规模化

B.社会化

C.集约化

D.产业化

1.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把整个农村社会内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

的整体,个体所能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A.村民与村民之间交往所形成的关系

B.村民与组织之间互动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关系

C.组织与组织之间交往所形成的关系

D.村民个人所属群体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农村“空心化”是由于农村人口外流导致的()等农村社会整体退化现象。

A.人口空心化

B.居住空间空心化C.产业发展空心化

D.工业废弃化

农村“空心化”是由于农村人口外流导致的()等农村社会整体退化现象。

A.人口空心化

B.居住空间空心化

C.产业发展空心化

D.工业废弃化

三、匹配题(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A-社会;B-农村生态系统;C-家庭经营;D-所有制;E-多元主体;F-土地确权;

G-农村权威;H-人口外流;I-农村文化;J-乡政治理。

鉴于产权清晰是土地交易和市场化的基础,()则是土地要素市场化的关

键。

合作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农业技术创新

资金与经费投入上的合作。

农业的()功能是指它拥有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教育以及保障食品质

量与安全的功能。

农村居民()收入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

理而获得的收入。

()关系是生产资料和人的结合方式,其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为谁支配的问题。

()指在农村区域因拥有某种象征资本而对他人和村庄事务具有较强影

响力的群体。

()模式是一种以村民自治为核心,村民自治与国家政权并立的治理模

式,农村权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指在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村特有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农民作为文化

创造、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主体,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为大多数农民所接

受和认可的,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社会

心理等的总和。9. 在农村不断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以农村()为核心的农村“空心化”问

题成为制约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是指在某一农村地域范围内,以一定形式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联系起

来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生命与非生命成分共同构成有机体的总称。形成性考试作业四

一、单选题(20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在 20 世纪,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土地改革,主要是()的分散化的土地改

革。

A.政府干预

B.市场干预

C.人民主导

D.所有者主导

()合作组织,主要在生产环节的合作,例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建筑合作社等。

A.生产类

B.流通类

C.信用类

D.服务类

二战后,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农业()

A.机械化

B.自动化

C.规模化

D.现代化

分工与市场规模的关系是()

A.相互取决

B.相互独立

C.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

D.市场规模取决于分工

政府在农业市场上应扮演的角色只能是()

A.运动员

B.裁判员

C.观众

D.替补

1.在我国整体的制度框架下,推进农村产权制度的进步。首要的是要明晰产权,

其次是细分产权。我国农村土地的()政策就是朝着这个方向的改革。

A.三权分置

B.土地流转

C.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以()

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乡村救济运动。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乡绅

针对这中国农村存在的“病症”,晏阳初认为()的问题是最基本的。

A.愚

B.穷

C.弱

D.私

1.20 世纪 50 年代,安徽省凤阳县农民的“包产到户”则为人们所熟知,其开创

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模式——(),由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A.三权分置

B.耕者有其田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均分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

A.加大对农村、农业的补贴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D.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创新精神

2002 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思想,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A.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B.四化同步

C.城乡融合发展

D.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1.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总要求的是()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生活富裕

D.管理民主

1.1981 年,《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报告中提出全党带领和

团结亿万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此后,中央的一号文件和其他

文件中又出现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是,这一时期

的新农村建设侧重于()

A.农村文化振兴

B.农村组织建设

C.农村经济建设

D.农村环境保护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大约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A.1/2

B.1/3

C.1/4

D.1/5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农民()是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A.待遇水平

B.生活条件

C.增收和就业

D.文化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特征不包含()

A.集约化

B.专业化

C.功能化

D.组织化

以下不是我国未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的是()

A.市场化

B.制度化

C.民主化

D.组织化18. 农民常被视为弱势群体,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整体的()低。

A.发展能力

B.基本素质

C.文化水平

D.开化程度

现代农业主要靠()驱动。

A.技术

B.人才

C.创新

D.资金

1.鉴于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底线,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是基本的选择,

因此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战略。

A.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B.乡村振兴

C.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D.农业发展底线

二、多选题(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土地改革有哪些含义()

A.改革土地的所有权

B.改革土地的使用权

C.改革土地使用的代价

D.改革土地的使用主体

高度的社会分工,和通过市场的交易相互促进,使得农业(),正是这样,

才实现了农业的报酬递增。

A.规模化

B.专业化

C.机械化

D.社会化

政府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具体的途径主要是()

A.通过政策、市场等,促进农村中各种产业的发展,为低收入人口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

B.对没有就业能力的农村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C.提供农民医疗补助

D.提供农民农业补贴4.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的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

突出。

A.农业兼业化

B.文化程度下降

C.农民女性化

D.老龄化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做到()

A.制度创新

B.制度建立

C.制度完善

D.制度落实

三、匹配题(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A-科学研究;B-乡村建设;C-市场主体;D-电子商务;E-雇佣关系;F-恩格尔系

数;G-农业多种功能;H-兼业农民;I-社会管理;J-剪刀差。

城市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

发达国家的农业,无一例外都将()和农业推广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支

持。

()是目前最有发展空间的交易方式。

确定农民和农业企业作为()的法律地位,完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市场

制度,完善执法体系,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须条件。

1.20 世纪 20 年代初,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晏阳初从美国留学归国后

便提出()这一概念,并创办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于 1926 年在河

北定县进行以识字教育为中心的乡村建设试验。

1.农村发展仍然是在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背景下进行的,工农产品

的()依然存在。

()指居民家庭消费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衡量家庭富足

程度的重要指标。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创新。

1.全业农民阶段是漫长的,直到改革开放后,农民的职业开始明显分化,以非

农就业为主、兼顾农业生产的()不断增加。

拓展()是新时期农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农业、

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是现阶段较好的选择。

————————————————————————————————————————

形成性考试作业一答案

一、 单选题

1.B

2.B

3.D

4.A

5.B

6.B

7.B

8.D

9.A

10.A

11.D

12.A

13.D

14.B

15.A

16.D

17.A

18.A

19.C

20.C

二、 多选题

1.ABC

2.ABCD

3.AB

4.BC

5.ACD

三、 匹配题

1.E

2.D

3.C

4.B

5.J

6.A

7.F

8.G

9.H

10.I

形成性考试作业二答案

一、 单选题

1.D

2.A

3.D

4.C

5.A

6.B

7.D

8.A

9.A

10.A

11.D

12.C

13.D

14.A

15.D

16.A

17.A

18.D

19.A

20.B

二、 多选题

1.ABCD

2.ABD

3.ABD

4.ABCD

5.AD

三、 匹配题

1.B

2.A

3.C

4.D

5.E

6.H

7.J

8.F

9.I

10.G

形成性考试作业三答案

一、 单选题

1.D

2.C

3.C

4.D

5.A

6.A

7.B

8.C

9.A

10.B

11.A

12.D

13.A

14.C

15.C

16.C

17.D

18.D

19.D

20.D

二、 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D

4.ABC

5.ABC

三、 匹配题

1.F

2.E

3.A

4.C

5.D

6.G

7.J

8.I

9.H

10.B

形成性考试作业四答案

一、 单选题

1.A

2.A

3.D

4.A

5.B

6.A

7.C

8.A

9.C

10.D

11.D

12.D

13.C

14.B

15.C

16.C

17.D

18.A

19.C

20.A

二、 多选题

1.ABC

2.ABCD

3.AB

4.ACD

5.ACD

三、 匹配题

1.E

2.A

3.D

4.C

5.B

6.J

7.F

8.I

9.H

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