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解答专题六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网课

一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人人都是权利的主体,人人又都是义务的客体。所以,全体人民通过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幸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虽然目前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合资 企业、外资企业等,但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的、 必要的补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生产关系的主流和本质,同时也代表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和压 迫.每个劳动者都是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为自己而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平等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分配方式上,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的所有制形式相联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国家依法保护企 业和个人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经济利益,同时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 负责,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 经济基础客观上要求集体主义,要求在道德建设上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其二,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一般地说.市场经济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同比较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相联系,向社会提供有一定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良好信誉,即通过为社会服务并为社会所接受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 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尽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很成熟和完备,但它完全可能 而且也更应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越础上,在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制约下,更好地运用其经济运行机制,使每个市场经 营主体更自觉、更主动、更积极、更规范地在自主的基 础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并在这种服务中不断实现自 己的利益。显而易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也要 求倡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也要求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其三,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相统一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目的与手段、权利与义务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在私有制条件下,目的与手段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分离的。少数剥削阶级成员是目的,广大被剥削阶级成员是手段;权利表现为剥削阶级的特权,义务表现为被剥削阶级受奴役。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目的与手段、权利与义务获得了新的统一形式,它们不再是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人人 既都是权利的主体,人人又都是义务的客体。没有谁 只是权利者,也没有谁只是义务者。这种状况反映到 道德上,必然要求倡导为人民服务,要求道德建设要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也可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道德,就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

其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大的凝聚力
在我国古代,很多进步的政治 家思想家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有所谓“爱民”思想,一些进步著作也有所谓 “人民性”。这些与劳动人民相联系的内容,正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民主性精华和优秀传统,但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对上述思想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明确 “人民”的范围之后,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为人民服务,从语言上看.通俗明白.适于在人民的最大范 围中普及;从内容上看,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又 有广泛的群众性;从实践上看,简便易行,形式多样。

为人民服务既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市场经 济等所要求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色和强大的凝聚力,那就应当在给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不断提高一心民的自觉性,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二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调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个人要服从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不同程度地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这里,我们并不提倡个人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作无条件的牺牲,许多情况下应尽可能兼顾双方利益。只有在两者的矛盾经调整仍无法缓和时,才要求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牺牲体现出道德精神的崇高性。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不意味着忽视个人利益,只是要求把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事实上,如果没有集体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也无从谈起,两者相互依赖、辨证统一。

其二,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有人认为集体主义就是个人对集体无条件的服从,还有人认为集体主义会妨碍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些都是对集体主义的曲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不是束缚和抑制人的个性发展,也不是漠不关心甚至任意扼杀个人利益,而是要尽量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尤其对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正当利益,更应加以肯定。

其三,集体主义强调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联系的统一体。一方面,个人利益的不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另一方面,社会集体利益也不能离开个人利益而存在。任何社会利益都是由个人活动创造出来的,同时又总是通过个人利益表现出来的。离开个人利益,社会集体利益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而社会集体利益更带有根本性的特点,占首要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个人的积极进取、努力奉献,将推动社会集体事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为个人利益的满足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反过来激发人们去巩固发展社会集体利益。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既促进集体的不断完善,又促进个人的不断完善,最终一定能实现集体与个人的最大和谐发展

三如何积极吸取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道德成果?
习近平同志在2013 年 8 月 19 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 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这一讲话精神明确了现阶段对待传统道德和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成果, 就必须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国外优秀道德成果,以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哪些成果可以为我所用。论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或优良道德传统,还是吸收世界上一切国家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或道德成果,都必须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道德为主,都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或道德建设的实践。也就是说, 我们是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道德的需要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或道德建设的实践出发,来传承、吸收和借鉴优良道德传统和优秀道德成果的,这样做才能真正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真正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其二
在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或优良道 德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或道德 成果的时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高度警惕某些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西化”和“分化”,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道德的自尊和自信, 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道德虚无主义,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 蚀;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影响力和竞争 力,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其三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外来文化或道德成果进行具体分析,科学鉴别,择善而从。凡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有益于充实人们精神生活、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就应认真吸收、积极借鉴;凡有害于我国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利于充实人 们精神生活、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就应坚决抵制、严加防范。尤其要注意分清哪些是体现人类社会进步 本质要求的有益文明成果,哪些是与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的腐朽落后的东西。要坚持辩证取舍方法,提高转化再造能力,积极吸收融会各国优秀文化或道德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道德在交流互鉴中吸取养分,在时代进步中根深叶茂,不断赋予其强大生机与旺盛活力。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推进,迫切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上不断打开新视野, 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锤炼良好道德品质上不断开拓新境界。我们应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和人类道德进步趋势,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或优良道德传统,与继承和弘扬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传统或革命道德传统,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 优秀成果或道德成果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方法、占领制高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 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道德,为创造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奋力谱写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

四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具体而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具体内涵如下:

社会公德
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社会层面,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
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家庭美德
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其道德行为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道德特点和倾向。个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所构成,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

五作为时代新人,如何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在我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今天,作为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我待,责无旁贷。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通过信仰上的高度认同,思想上的不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的工作,参与道德实践,进而引领社会风尚。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到了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归纳为三个层面、24字方针。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石,也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重要逻辑遵循和观点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不仅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而且内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要义提炼和集中表达。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彰显出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其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一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结合时代精神继承创新。二是要从革命文化中继承基因。革命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成长于战斗岁月,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和平年代,以革命文化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更为生动、更为可感的呈现。三是要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三,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讲,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个人层面来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赶上了国家强盛富裕,全面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是历史发展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新时代下人们的需求和利益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各种价值观同时存在,使得大学生面临的精神环境呈现出严峻性与复杂性

因此,作为时代新人,更应该在个人生活中严格遵守私人道德,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强调秩序,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勇于争先,履行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