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网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的统设必修课。
本学科为法学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具备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熟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以及能够运用到实际中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提高运用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深入理解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没有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就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
法学根底。基础理论包括有关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等等。
2.准确掌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所有的基本概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各个章节中有大量的基本概念、涵义,准确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有利于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3.努力学习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注意运用基础知识和法律规定解决实
际问题。
5.熟悉我国主要劳动法规、劳动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正确分析劳动纠纷和
社会保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案例分析等等。随时注意新颁布的重要法规,作为教材的
补充内容。
在教学中逐步加强案例教学份量,运用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
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掌握,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按说出、描述、写出、运用四个层次进行教与学。

2
1.说出即能简单地、有条理地说出大致内容框架,例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立法
概况、历史发展的有关情况等等;
2.描述即能较系统地描绘叙述课程主要内容,例如熟悉主要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能够融会贯
通;
3.写出即能准确写出各个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准确掌握劳动法学基本概念和含义、
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主要法律重点条款;
4.运用是指在上述三个层次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结
合基本制度,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 54 学时,3 学分。一学期开设。
五、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与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其他课程的衔接是:前有经济法学、民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课程,后有合同法、商法等课程。
第二部分 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采取合一式,由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两部分组成。
基本教材系统阐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我国有关
的法律法规,它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基本教材同时为
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辅助教材编入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案例分析和思考与练习等内容,加深学生对
基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另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规汇编》,收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主要的法律法规。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教材为 17 个课时的录像课。它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
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三、网上教学资源
本课程建有核心网络课程,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快速性、便利性、容量大的特点,为
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课堂和学习的便利以及丰富的资料。除此之外还提供有网上考试试题

3
库、网上教学辅导若干课次。上述各种媒体可相互配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建议
1.指导学生全面系统通读文字基本教材、主要法规及参考资料。
2.核心网络课程、录像课、网上答疑和讨论等教学形式及面授辅导主要讲解重点、难
点,并通过网络课程的学科动态介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问题。
3.案例分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熟练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程度。可以将
疑难案例作为作业或考题。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录像课 17 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如下:
章序号 教 学 内 容 课内学时
学习指南 0.5
1 劳动法概述 4
2 劳动就业 3
3 劳动合同 6
4 工会与集体合同 4
5 工资和工资保障 3
6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4
7 职业安全卫生 4
8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3
9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3
10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4
11 社会保障法概论 2
12 社会保险法 6
13 社会救助法 3
14 社会优抚法 2
15 社会福利法 2
总复习 0.5
合计 54

4
六、教学环节
(一)自学
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
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主要法规,收看录像辅导课。
(二)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解重
点、难点,辅导学生自学,解答疑难点和分析问题;组织案例分析讨论;向学生提供新颁
布的重要劳动法规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作业及案例分析
适当选择疑难案例,由辅导教师作为课上讨论或课下作业。
(四)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形成性考核又能够培养学生自我
计划能力,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保障。形成性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通
过完成作业、参与讨论、通过测验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自我监督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
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自我情况调整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同
时,也培养了学习者互相之间的协作精神,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形式有:
1.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
2.记分作业
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每门课总成绩的 30%,即 30 分,以上两种形式所占比例为:课堂
讨论占 25%(即 7.5 分),记分作业占 75%(22.5 分)。
(五)考试要求
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
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量要适当并且难易搭配。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
级。各种题型中均可能有说出、描述、写出、运用四个层次的要求。
考试范围要求覆盖全教材内容。新颁布 6 个月以上的重要法规,在考题中占一定比
例。
3.考题类型: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

5
释;主观性试题,如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
七、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
教学媒体 主 要 内 容 主 要 作 用 时 间 安 排
文 字 教 材 系统介绍全部教学内容 系统传授知识 共 16 周,自学为主
录 像 教 材 重点讲授 重点阐述,必要补充 通过录像带发行

网络课程
教学大纲、考核说
明、辅导答疑、案例分
析讨论、综合测试
教学过程辅导、重
点提示、习题解析、布
置记分作业、检查学习
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共 16 周,小组和自

网上教学活动
讲授教学中的重点
和难点、最新立法动
态、期末复习指导
信息沟通、反馈、教学
交流
每年 3、4、6、9、
11、12 月安排网上
教学活动一次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上编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能说出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什么是广义上的劳动法和狭义上的劳动法。
2.能描述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3.能写出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广义上的劳动法、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劳动法
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劳动法律事实、劳
动法律关系变更、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写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特征;劳
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地位;劳动法与其他
相关法律部门的区别的主要内容;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法的适用范
围。
4.能运用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的理论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6
一、劳动法的产生
二、外国劳动法的发展
三、中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四、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三、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地位
一、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二、劳动法的地位
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二章 劳动就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和我国公平就业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2.能描述现行主要法律规定。
3.能写出劳动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就业困难人员、公平就业、劳动法上的就业歧
视、残疾人、就业服务、职业中介机构、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的概
念;写出劳动就业的特征;国家和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就业
歧视的主要类型;设立职业中介机构的条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的主要内
容。
第一节 劳动就业概述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
三、劳动就业方针和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支持
四、就业援助制度

7
第二节 公平就业
一、公平就业的概念
二、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和法律规定
第三节 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和内容
二、职业中介
三、公共就业服务
第四节 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二、职业教育的分类和形式
三、职业技能鉴定
第三章 劳动合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劳动合同的分类、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订立、生效、无效、履行、变
更、解除、终止和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等内容。
2.能描述劳动合同的作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
任。
3.能写出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商业秘密、竞业限制、补充保险、劳动合同订立、无
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经济性裁员、劳动派
遣、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劳动合同特征;劳动合同的作用;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
的区别;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
与区别;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预告解除劳动合同
和经济性裁员的情形;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的主要内
容。
4.能运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合同的作用

8
三、劳动合同的分类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
一、必备条款
二、约定条款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二、劳动合同的形式
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
五、劳动合同的生效和无效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三、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四、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五、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
第六节 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
一、劳务派遣
二、非全日制用工
第四章 工会与集体合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集体协商代表的职责;集体合同的种类;在履行集体合同中用人单位和工会
的职责。
2.能描述工会的性质;工会的法律地位;工会的权利与义务;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内容、程序的主要内容;职工代表大会的其他形式;集体协商代表

9
的确定和保护;集体合同订立的形式;集体合同终止和续签的法律规定。
3.能写出工会法、集体合同、集体协商、职工民主管理等概念和特征;工会的权利与
义务、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作用;职工代表大会职权;集体协商的意义;集体协商与集体
合同的关系;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情形的主要内容。
4.运用集体协商代表的法律保护的规定和集体合同的法律规定分析问题。
第一节 工会与职工民主管理
一、工会与工会法
二、职工民主管理
第二节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一、集体协商
二、集体合同
第五章 工资和工资保障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描述工资形式;我国现行的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工资
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2.能写出工资、工资集体协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奖金、企业经营者年薪
制、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最低工资的概念;工资的特征;工资分配原则;津贴的作用;最
低工资的含义;最低工资确定和调整的因素的主要内容。
3.能运用劳动法关于工资的法律规定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工资的概念和分配原则
一、工资的概念和特征
二、工资分配的原则
第二节 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
一、工资制度
二、工资形式
第三节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一、加班加点工资
二、休假期间的工资

10
三、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第四节 工资保障制度
一、最低工资制度
二、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保障
第六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的法律规定。
2.能描述我国现行工作时间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3.能写出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不定时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工作
时间、广义的休息时间、狭义的休息时间、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探亲假、年休假、
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写出工作时间的特点;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休息时间的种类
和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法律规定。
4.能运用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的规定分析案例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工作时间
一、工作时间概念和特点
二、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
三、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休息休假
一、休息休假的概念
二、休息休假的种类
第三节 延长工作时间
一、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
二、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规定
三、延长工作时间的特别规定
第七章 职业安全卫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1
1.能说出职业卫生保障的主要内容;职业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作用和法律意义;职业
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的基本内容。
2.能描述职业安全卫生的基本方针;职业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内容;安全卫生检查与
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3.能写出职业安全卫生制度、职业安全法律保障、劳动安全技术规定、职业卫生保
障、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职业病、特种作业等概念;
职业安全卫生制度和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特征;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
利和义务;企业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和安全卫生设施“三
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4.能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职业安全卫生概述
一、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
二、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
三、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中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制度
三、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制度
四、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
六、职业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
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第三节 职业安全卫生的技术规程
一、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的概念
二、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立法概况、意义。

12
2.能描述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人劳动保护具体内容。
3.能写出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女职工、未成年工、残疾人的概念;特殊群体劳动保护
制度的特殊性;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意义;残疾人就业保障措施的主要内容。
4.能应用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特殊群体劳动保护概述
一、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概念和特征
二、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意义
第二节 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一、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法律体系
二、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
一、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法律体系
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 残疾人的劳动保护
一、残疾人劳动保护的法律体系
二、残疾人劳动保护的具体内容
第九章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劳动法监督检查的意义;劳动法监督检查机构及其职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处理投诉的程序。
2.能描述劳动法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劳动法监督检查工作程序的主要内容;劳动法
的社会监督检查程序的一般规定;针对违法行为的监察程序;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的程
序。
3.能写出劳动法监督检查、其他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劳动法执行情况的社会监督的
概念;劳动保障监察的基本属性;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与劳动保障监察的区别;
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时的主要权利;劳动法社会监督的特点和种类。
4.能运用劳动法监督检查的法律规定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劳动法监督检查概述

13
一、劳动法监督检查的概念
二、劳动法监督检查的意义
第二节 劳动法监督检查的内容
一、政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工会的监督检查
三、劳动法的社会监督
第三节 劳动法监督检查的程序
一、监督检查程序的一般规定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投诉的程序
三、针对违法行为的监察程序
四、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的程序
第十章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处理劳动争议机构有哪些及其各自的职责;法院对起诉的审查及处理;劳动
争议的审理与裁决的主要内容。
2.能描述劳动争议处理的意义、处理原则的主要内容、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3.能写出劳动争议、权利争议、利益争议、个人争议、集体争议、团体争议、和解、
调解、仲裁的概念;劳动争议的分类;劳动争议的特点;劳动争议的范围和处理方式;劳
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劳动争议调解中专门的调解与仲裁或诉讼中调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执行中引入支付令制度的原因;劳动争议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应符合
的法定条件;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
4.能运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一、劳动争议概述
二、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程序
一、劳动争议协商程序
二、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14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
一、劳动争议仲裁概述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第四节 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
一、劳动争议的起诉与受理
二、劳动争议的审理与裁决
下编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法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社会保障法的产生与发展的线条;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类型;社会保障
法的价值取向;社会保障法的立法体系。
2.能描述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社会保障法调整对象的分类。
3.能写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社会化原则的概念;写出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社会保障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二、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特征
三、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法的萌芽
二、社会保障法的产生
三、社会保障法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法的完善与调整
五、中国社会保障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一、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四节 社会保障模式及价值取向

15
一、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类型
二、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一、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
二、社会保障法的立法体系
第十二章 社会保险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社会保险与社会法的关系;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社会保险的结构和项目。
2.能描述社会保险法律调整的原则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疾病保险和医
疗保险、生育保险的主要内容。
3.能写出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法律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关系、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工伤、职业病、劳
动能力鉴定、失业保险、失业、失业保险金、生育保险的概念;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适用
范围;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养老保险的特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区
别与联系;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的特点;工伤保险的特点;失业保险的特点;失业人员领
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生育保险待遇的主要内容。
4.能应用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社会保险法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
二、社会保险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三、社会保险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四、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第二节 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形式
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四、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
五、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16
第三节 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二、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
三、《社会保险法》中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的新规定
第四节 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三、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
四、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
五、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和标准
第五节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二、我国现行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四、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
五、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
六、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和标准
第六节 生育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
二、我国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内容
第十三章 社会救助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社会救助的功能;我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体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的主要内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城市流浪
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2.能描述社会救助的对象和资金来源;社会救助法的属性;我国现行的最低生活保障
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体系;五
保供养制度的基本内容;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原则;廉租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

17
容;廉租住房保障的对象。
3.能写出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法、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廉租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廉租住房保障的
货币补贴、廉租住房保障的实物配租的概念;写出社会救助的原则;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
助原则;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概述
一、社会救助概述
二、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概述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节 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
一、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概述
二、自然灾害救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一、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概述
二、五保供养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农村其他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第五节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
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概述
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廉租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一、廉租住房保障法律制度概述
二、廉租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 社会优抚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社会优抚的保障对象;军人优抚法律制度主要内容;士官安置法律制度主要

18
内容;军人转业安置法律制度主要内容。
2.能写出社会优抚、死亡抚恤、残疾抚恤、退役安置法律制度、转业、复员、退伍的
概念;写出社会优抚的特征;社会优抚的性质;现役军人优待的主要内容;义务兵家属优
待的主要内容;残疾军人优待的主要内容;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现役军人家
属优待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优抚法律制度概述
一、社会优抚的概念和特征
二、社会优抚的性质
第二节 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军人优抚法律制度
二、退役安置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社会福利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1.能说出我国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老年人福利主要内容;残疾人福利主
要内容。
2.能描述我国公共福利的内容;特殊形式的教育福利种类;我国当前的法定职业福利
和企业的自主福利种类。
3.能写出广义的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公共福利、助学金制度、贷学金制度、
奖学金制度、特殊教育制度、公共卫生、公共设施、职业福利、专门福利、老年人福利、
社区服务的概念;写出社会福利的性质和特征;社会福利的作用;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
相比社区服务的特点。
第一节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二、社会福利的性质和特征
三、社会福利的作用
四、我国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的内容
一、公共福利法律制度

19
二、职业福利法律制度
三、专门福利法律制度
四、社区服务